著作
1.《广东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研究》(专著)中国经济出版社,2014,12
2.《旅游业跨区域联合发展的竞合机制及其绩效评价研究》(专著)中国经济出版社,2013.09
3.《会展管理核心课程创新系列教材》(共10本,总主编)中山大学出版社,2011.08
4.《会展旅游》(主编)中山大学出版社,2011.7
5.《区域民族旅游开发导论》(专著)中国旅游出版社,2005.06
6.《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理论与实践》(专著)中国文史出版社,2005.03
论文
[1]张河清,陈韵. 人类学视野下民族村寨旅游开发原真性研究——对湖南通道“皇都侗寨”的考察[J]. 湘潭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13,04:148-153.
[2]张河清,蒋露娟,陈韵. 展览会专业观众行为特征研究——以中国—东盟博览会为例[J]. 广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3,02:40-47.
[3]禹贡,刘远征,胡丽芳,何慧,张河清. 标志景区溢出价值及定价模型实证诠释[J]. 资源科学,2014,09:1889-1897.
[4]陈韵,张河清. 幸福导向型产业发展模式下的休闲旅游营销策略分析——以惠州市龙门县为例[J]. 长春教育学院学报,2014,18:36-37.
[5]郑雪霏,张河清. 精益思想在旅行社服务中的应用[J]. 旅游纵览(下半月),2014,06:37-38.
[6]于丹,张河清. 我国展览服务业空间集聚实证研究——基于多维指标的比较分析[J]. 岭南学刊,2012,02:84-91.
[7]张河清,何奕霏,田晓辉. 广东省县域旅游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[J]. 经济地理,2012,09:172-176.
[8]张玲,张河清,邬永强. 基于文化视角的游客满意度研究[J]. 社会科学家,2011,01:79-83.
[9]刘艳,张河清. 真实性角度透视实景演出之成败[J]. 企业导报,2010,05:237-239.
[10]张河清,田晓辉,王蕾蕾. 区域旅游业竞合发展实证研究——基于珠三角与长三角城市旅游竞争力的比较分析[J]. 经济地理,2010,05:871-875.
[11]唐文林,张河清. 珠海会展旅游发展分析[J]. 全国商情(理论研究),2010,03:98-99.
[12]蒋露娟,张河清. 广州会展业国际竞争策略研究[J]. 经济视角(下),2010,11:22-24.
[13]王浪,张河清. 关中—天水城市群旅游空间结构分析与优化研究[J]. 西北大学学报(自然科学版),2010,05:891-895.
[14]张河清,王蕾蕾,田晓辉. 区域旅游产业集聚绩效及竞争态势比较研究——基于广东省21个城市的实证分析[J]. 经济地理,2010,12:2116-2121.
[15]张河清,王蕾蕾. 辐射理论在区域旅游合作中的应用[J]. 广州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10,12:36-40.
[16]张河清,洪梅. 文化产业与旅游开发整合创新研究——以历史文化名城长沙为例[J]. 现代商贸工业,2009,08:4-5.
[17]罗洪,张河清. 我国景区营销研究综述[J]. 忻州师范学院学报,2009,02:48-52.
[18]喻彩霞,张河清. 基于PPT战略的贫困地区旅游开发研究——以湖南省新田县为例[J]. 商业研究,2009,05:159-162.
[19]张河清,喻彩霞. 红色旅游核心竞争力评价体系研究[J]. 经济地理,2009,03:521-524.
[20]张河清,陈辉. 城市外来人员对构建和谐城市游憩的影响探析[J]. 城市发展研究,2009,04:168-170+163.
[21]张河清,曹学文. 城市化与休闲游憩产业发展的互动研究[J]. 管理观察,2009,10:210-211.
[22]张河清. 基于博弈论的“泛珠三角”区域旅游协作问题研究[J]. 旅游学刊,2009,06:36-41.
[23]田晓辉,张河清. 县域旅游资源定量评价与整合开发策略——以湘西古丈、永顺两县为例[J]. 资源开发与市场,2009,05:463-465+448.
[24]谭曙辉,刘成,张河清. 体育旅游研究的国内外比较分析[J].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,2009,04:54-58.
[25]张河清.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的创新模式探索——以广东商学院旅游学院为例[J]. 信息系统工程,2009,12:135-137.
[26]张河清. 国外本科生导师制经验探究——牛津大学的启示[J]. 现代商贸工业,2009,24:232-233.
[27]张河清,廖珍杰. 休闲产业的经济效益分析[J]. 大众商务,2009,08:13+18.
[28]陈宁英,谭曙辉,张河清. 红色旅游城市定位初探[J]. 嘉兴学院学报,2008,05:71-73.
[29]陈宁英,张河清,喻彩霞. 湖南入境旅游市场开发新探——基于亲景度与市场份额分析[J]. 南华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8,05:24-27.
[30]张河清,王浪. 秦直道旅游开发问题探讨[J]. 地域研究与开发,2008,01:59-63.
[31]张河清,陈宁英,喻彩霞. 基于迟发展效应的旅游后发地区发展战略研究——以湖南新田县为例[J].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,2008,01:48-50.
[32]陈宁英,张河清. 基于SWOT分析的红色旅游国际市场开发初探[J]. 科技创业月刊,2008,03:49-51.
[33]喻彩霞,张河清,陈宁英. 中国红色旅游研究综述[J]. 桂林旅游高等专科学校学报,2008,02:272-276.
[34]霍生平,张河清,帅建华,文伟. 我国高校聘用制改革问题与对策实证研究[J]. 理工高教研究,2008,03:1-4.
[35]谭曙辉,陈宁英,张河清. 红色旅游研究现状与展望[J]. 城市发展研究,2008,03:30-33.
[36]张河清,孟凡娟. 浅议红色旅游景区游客旅游体验的塑造[J].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,2008,03:35-36.
[37]谭曙辉,喻彩霞,张河清. 红色旅游深度开发与大学生户外运动互动发展——以长株潭为例[J]. 经济地理,2008,04:692-695.
[38]喻彩霞,张河清. 湖南新田县旅游发展的资源基础与开发构想[J]. 湖南商学院学报,2008,05:69-72.
[39]张河清,陈宁英. 红色旅游城市的市场竞争态分析——以6大红色旅游城市为例[J]. 旅游学刊,2008,11:26-29.
[40]张河清,苏斌. 湘江流域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开发战略[J]. 经济地理,2007,01:169-172.
[41]张河清,苏斌,周荃. 旅游景区经营权转让研究综述[J]. 湖南财经高等专科学校学报,2007,01:92-95.
[42]伍先福,张河清,刘建平. 中国区域旅游协作系统研究[J]. 开发研究,2007,01:126-129.
[43]王浪,张河清. 统万城旅游资源开发初探[J]. 榆林学院学报,2007,01:26-29.
[44]张河清,苏斌. 论开埠通商对湘江流域城市早期现代化的影响——以长沙、岳阳为例[J]. 甘肃社会科学,2007,02:112-115.
[45]张河清. 商业城市发展与变迁的内外条件——以明清时期洪江古商城为例[J]. 求索,2007,02:82-84.
[46]张河清. 省际边界民族地区城市发展动力研究——以湘西洪江古商城发展变迁为例[J]. 社会科学家,2007,01:30-33.
[47]陈辉,张河清. 著名风景区“边围地区”旅游开发研究——以桂林市灌阳县为例[J]. 城市问题,2007,05:46-50.
[48]张河清,王浪. 基于乡村旅游“围城”效应的社区居民受益机制研究[J]. 生态经济(学术版),2007,01:224-226.
[49]张河清,陈宁英,苏斌. 知识经济时代旅游业人力资源管理与创新[J]. 现代企业,2007,08:24-25.
[50]谭曙辉,喻彩霞,张河清. 红色景区体育旅游产品开发构想[J]. 科技咨询导报,2007,25:100-101.
[51]王浪,张河清,杨斌. 休闲时代的大众休闲消费教育研究[J]. 温州职业技术学院学报,2007,03:14-16.
[52]龙茂兴,张河清. 湘赣闽红色旅游发展初探[J]. 信阳农业高等专科学校学报,2006,02:46-49.
[53]苏斌,张河清. 区域旅游协作的经济与政策分析[J].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,2006,03:31-34+11.
[54]王浪,张河清. 体验经济时代的旅游产品体验营销模式研究[J]. 江西金融职工大学学报,2006,04:49-51.
[55]苏斌,张河清. 长株潭地区区域旅游协作问题研究[J].企业家天地,2006,06:145-146.
[56]郑赤建,张河清,霍生平. 基于区域旅游协作背景下的旅游人力资源管理——以“大湘西”为例[J]. 经济地理,2006,04:702-705+709.
[57]王浪,张河清. 以乡村旅游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举措[J]. 企业家天地,2006,07:7-8.
[58]龙茂兴,张河清. 乡村旅游发展中存在问题的解析[J].旅游学刊,2006,09:75-79.
[59]苏斌,张河清. 区域旅游协作的帕累托分析[J]. 湖南商学院学报,2006,04:46-49.
[60]王浪,张河清. 旅游产品体验营销中的价格影响因素及定价策略[J].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学报,2006,07:50-53+37.
[61]张河清,苏斌. 迟发展效应对我国建设红色旅游区的启示[J]. 湘潭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6,05:81-84+89.
[62]王浪,张河清. 论乡村旅游的“围城”效应及可持续发展[J]. 广东商学院学报,2006,05:77-79.
[63]张河清,苏斌. 区域旅游协作的利益博弈及策略研究[J]. 开发研究,2006,05:81-84.
[64]王浪,张河清. 试论乡村旅游开发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[J].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(社会科学版),2006,04:124-125+134.
[65]张河清,王浪. 试析现代领导者的必备素质[J]. 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,2006,06:18-20.
[66]张河清,苏斌. 基于博弈论的政府主导型旅游目的地公共品牌构建研究[J]. 生态经济,2006,12:92-94.
[67]王浪 张河清. 网络游戏情景旅游开发[N]. 中国旅游报,2006-10-16007.
[68]张河清,霍生平. 民族地区旅游人力资源协调管理实证研究——以张家界、湘西自治洲、怀化为例[J]. 市场论坛,2005,05:66-68.
[69]张河清. 旅游开发的跨省际协作问题实证研究——建立“中国侗文化旅游圈”的开发设想[J]. 经济地理,2005,03:414-417.
[70]张河清,成红波. “核心-边缘”理论在南岳衡山区域旅游产品开发中的运用[J]. 地域研究与开发,2005,03:68-71+89.
[71]张河清,龙茂兴. 论湘西苗寨旅游发展中的问题及其对策[J]. 生态经济,2005,12:92-94.
[72]张河清. 而今迈步从头越——凝聚科技智慧 培育人文情怀[J]. 开发研究,2005,06:1.
[73]张河清. 西部民族地区旅游开发的迟发展效应与后发优势及创新对策[J]. 开发研究,2005,01:113-116.
[74]张河清. 民族地区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文化解读[J].求索,2005,01:94-96.
[75]张河清,方世敏. 铸造旅游名牌——中国旅游业参与国际竞争的必然选择[J]. 商业研究,2005,07:175-177+181.
[76]张河清,霍生平. 湘西地区旅游人力资源协调管理研究[J]. 湘潭大学学报(哲学社会科学版),2005,02:147-149+156.
[77]张河清. 万紫千红才是春[J]. 对联.民间对联故事,2005,12:45-46.
[78]张河清. 湘西区域旅游开发应求同存异[N]. 中国旅游报,2004-07-07.
[79]张河清. 比较中凝聚特色 协作中凸显价值[N]. 中国旅游报,2005-03-09.
[80]张河清. 湘西民族旅游开发的区域协作问题研究[A].认识地理过程 关注人类家园——中国地理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文集[C],2003:1.
[81]张河清. 坚持科学发展观是“大湘西”民族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必然选择[A].中国地理学会2004年学术年会暨海峡两岸地理学术研讨会论文摘要集[C],2004:1.
[82]张河清. 地域文化在凤凰古城旅游形象建设中的渗透与整合[A] .三湘青年社会科学优秀论文集(2004年卷)[C],2004:8.
[83]张河清,方世敏. 实施区域协作,构建“大湘西”旅游发展新平台[J]. 开发研究,2004,01:38-41.
[84]张河清. 对构建“大湘西”旅游圈的初步设想[J]. 经济地理,2004,04:556-559.
[85]张河清,方世敏. 怀化旅游形象定位研究[J]. 怀化学院学报,2004,04:33-36.
[86]张河清,方世敏. 实施区域协作是湘西民族旅游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——对构建“大湘西”旅游品牌的初步思考[J].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,2003,06:105-107.